合同解除的法律依据及规定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终止 > 合同解除法律知识

合同解除的法律依据及规定

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4-01-25

 
267527
导读:根据《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第五百六十二条,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第五百六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以持续履行的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

我国法律规定的解除合同的法律依据

一、当事人协商一致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一致的方式解除合同。

二、约定解除事由

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一旦发生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权人可以行使解除权。

三、合同解除的情形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规定,以下情形之一出现时,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1. 因不可抗力导致无法实现合同目的;2. 在履行期限届满前,一方明确表示或行为上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3. 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在催告后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4. 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有其他违约行为导致无法实现合同目的;5. 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对于以持续履行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应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

四、解除权行使期限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四条规定,如果法律或当事人约定了解除权行使的期限,当期限届满后未行使解除权,则该权利消失。如果没有规定解除权行使期限,解除权人知道或应当知道解除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未行使,或经对方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未行使,该权利也会消失。

五、通知解除合同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五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依法主张解除合同时,应通知对方。合同在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如果通知中载明了债务人在一定期限内不履行债务,则合同在该期限届满时解除。如果对方对解除合同有异议,任何一方当事人都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确认解除行为的效力。如果一方未通知对方,直接通过诉讼或申请仲裁的方式主张解除合同,并经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确认,合同在起诉状副本或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对方时解除。

六、解除合同后的处理

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部分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部分,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如果合同因违约而解除,解除权人可以要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但另有约定的除外。对于主合同解除后,担保人仍应承担对债务人的担保责任,除非担保合同另有约定。

七、结算和清理条款

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终止并不影响合同中关于结算和清理的条款的效力。

八、重大变化下的合同变更或解除

根据《合同法解释二》第二十六条规定,如果合同成立后发生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非不可抗力造成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一方当事人明显不公平或无法实现合同目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变更或解除合同。人民法院会根据公平原则和实际情况来确定是否变更或解除合同。

总结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情况下都可以解除合同。如果没有发生上述情形,一方解除合同可能会面临违约金的风险。如果您还有疑问,请登陆手心网站咨询我们的在线律师。
延伸阅读
  1. 租房转租是否需要房东同意
  2. 劳动合同解除的赔偿金要求
  3. 一、解除租赁合同的通知期限
  4. 合同解除的法定事由
  5. 当事人一方构成根本违约时另一方可否要求解除合同

合同终止热门知识

  1. 合同解除的条件
  2. 合同解除后的赔偿损失范围
  3. 合同违约的法律责任
  4. 解除合同后当事人的救济措施
  5. 提存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6. 超过20年无人认领?提存标的的最佳处理方法?
  7. 出卖人依法提存货物,谁负担提存费用
合同终止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深圳工业园区厂房租赁合同范本
  2. 乡镇标准厂房出租协议范本
  3. 小型厂房租赁合同范本
  4. 土地厂房租赁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