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撤销能解除合同吗?为什么?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纠纷 > 劳动合同纠纷法律知识

岗位撤销能解除合同吗?为什么?

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3-05-25

 
267458
导读:首先需要判定用人单位这一决策是否属于法律中规定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如果不是,则需要证明岗位撤销的合理性,否则直接解除劳动关系属于违法行为。岗位被取消后还应与劳动者进行协商。尽管签订劳动合同时的工作岗位已经被取消,但法律规定用人单位有与劳动者进行协商的义务。

岗位撤销是否能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解析

一、岗位撤销是否能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依据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3项规定,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对于劳动者来说,岗位撤销能否解除劳动合同的问题,需要首先弄清楚什么是“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劳动法对此没有明确规定,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中解释为,指发生不可抗力或出现致使劳动合同全部或部分条款无法履行的其他情况,例如企业迁移、被兼并、企业资产转换等。根据现行审判实践,除了不可抗力等企业无法避免的情况外,企业主观、科学的调整经营决策也可能被认定为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如果用人单位因业务调整、机构整合等原因导致劳动者岗位被取消,用人单位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岗位的取消应有合理依据。用人单位必须提供必要的证据材料,证明岗位取消的合理性。

二、岗位撤销后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关系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岗位的取消并不必然导致劳动关系的解除。在实践中,一些用人单位在岗位撤销后直接向劳动者发出解除通知,这种做法在法律上并不合法。因为劳动合同法对此情形的适用设置了严格的程序性要求,即协商。岗位被取消后,用人单位有与劳动者进行协商的义务,协商的内容主要涉及劳动合同内容的变更。协商可以是岗位调换,也可以是双方对合同解除的协商,但无论内容为何,协商都是法律规定的一个必要阶段和过程。此外,无论协商是否达成,用人单位都需要保存证据,以证明确实与劳动者进行过协商。用人单位在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前应事先将解除事由通知工会。《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在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前应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即使没有设立工会,用人单位仍需履行通知义务,否则可能导致解除行为违法。综上所述,回答“岗位撤销能否解除劳动合同”的问题时,首先需判定用人单位的决策是否属于法律中规定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如果不是,需证明岗位撤销的合理性。否则,直接解除劳动关系属于违法行为,劳动者可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仲裁并要求经济补偿。如需了解更多相关知识,请咨询专业律师。
延伸阅读
  1. 试用期辞职未办离职手续的处理方式
  2. 劳动合同变更的要求及程序
  3. 劳动合同解除的条件
  4. 劳动合同纠纷中的反诉权
  5. 劳动关系解除的证明

合同纠纷热门知识

  1. 违约金的定义和性质
  2. 卖房违约的申请强制执行程序
  3. 合同纠纷的管辖权
  4. 一房多租的处理方式及法律依据
  5. 装修公司工程延期责任及赔偿
  6. 违约金分类及定义
  7. 逾期交货违约金的计算与赔偿损失
合同纠纷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