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合同不成立的法定情况有哪些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订立 > 合同订立的程序法律知识

主合同不成立的法定情况有哪些

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3-06-30

 
266645
导读:合同不成立的法定情形包括合同主体不符合法律规定,双方就相关事项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签订的合同需要经过审批,但审批没有通过的,或者签了合同后还没有正式在合同上签字、盖章或按手印的,这类合同都不成立。

一、主合同不成立的法定情况有哪些?

1、合同主体不适格;

2、双方未达成一致;

3、需要经审批成立的合同,未经审批的;

4、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一方或双方未签字、盖章或按指印的;

二、合同成立条件有哪些?

1、订约主体存在双方或多方当事人法。

2、双方当事人订立合同必须是“依法”进行的。

3、当事人必须就合同的主要条款协商一致。即合同必须是经过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的。所谓协商一致,就是指经过谈判、讨价还价后达成的相同的、没有分歧的看法。

4、合同的成立应具备要约和承诺阶段法。要约承诺是合同成立的基本规则,也是合同成立必须经过的两个阶段法。如果合同没有经过承诺,而只是停留在要约阶段,则合同未成立。合同是从合同当事人之间的交涉开始,由合同要约和对此的承诺达成一致而成立法。

三、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的区别是什么?

1、构成条件不同。

合同成立的条件包括:订约主体存在双方或多方当事人,订约当事人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合意。至于当事人意思表示是否真实,则在所不问,它着重强调合同的外在形式所表现。

合同生效的条件主要有: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以及符合法定形式。

2、法律意义不同。

合同成立与否基本上取决于当事人双方的意志,体现的是合同自由原则,合同成立的意义在于表明当事人双方已就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取得共识。

合同能否生效则要取决于是否符合国家法律的要求,体现的是合同守法原则,合同生效的意义在于表明当事人的意志已与国家意志和社会利益实现了统一,合同内容有了法律的强制保障。

3、作用的阶段不同。

合同成立标志着当事人双方经过协商一致达成协议,合同内容所反映的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已经明确。

合同生效表明合同已获得国家法律的确认和保障,当事人应全面履行合同,以实现缔约目的。

简单地说,合同的成立标志着合同订立阶段的结束,合同的生效则表明合同履行阶段即将开始,它是合同履行的前提,又是合同履行的依据。

合同不成立不等于合同无效,比如签完合同后还没有在合同上签字,等合同当事人正式在合同上签字后,合同就成立。绝大多数的合同都是从签字、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后就成立的,有少部分合同必须经过审批,像专利权转让合同。

延伸阅读
  1. 承诺的撤回条件
  2. 情势变更是法定解除吗
  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4. 单方解除合同的注意事项
  5. 实践合同与诺-成合同的区别

合同订立热门知识

  1. 出口合同签字的注意事项
  2. 格式合同的定义和称谓
  3. 电子合同中要约的撤回
  4. 商家口头承诺是否有法律效力
  5. 离职承诺书有法律效力吗
  6. 假如中介口头承诺给介绍费,但是不给介绍费怎么办
  7. 劳动者承诺放弃缴纳社保,违反法律规定无效
合同订立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