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不成立是否影响仲裁条款
点击数:22 更新时间:2023-03-15
导读:合同不成立并不影响仲裁条款,因为仲裁协议是单独存在的,而且,合同不成立也并不代表合同一定是无效的,如果最终确认合同无效,因为合同无效引发的争议,在有仲裁协议的情况下应该申请仲裁。如果直接向法院起诉,法院发现有仲裁协议的,也不会受理。
合同不成立对仲裁条款的影响
合同不成立并不会影响仲裁条款的效力。仲裁协议在合同中独立存在,即使合同发生变更、解除、终止或被认定无效,仲裁协议仍然有效。尽管合同尚未生效,但仲裁条款与合同是相互独立的,合同的效力不会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因此,即使合同尚未生效,仲裁条款仍然有效。然而,仲裁协议生效的条件包括:
(一) 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 意思表示真实;
(三) 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仲裁协议无效的情形
以下情况下,仲裁协议被认定为无效:
(一) 约定的仲裁事项超出法律规定的仲裁范围;
(二)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仲裁协议;
(三) 一方采取胁迫手段,迫使对方订立仲裁协议。
合同不成立的情形
合同不成立的情形包括:
1. 一方自行订立合同;
2. 当事人之间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不一致,未形成要约、承诺的一致;
3. 合同的客体不确定;
4. 要物合同未履行物的给付;
5. 须经批准、登记方能成立的合同未履行批准、登记手续;
6. 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但当事人未订立书面合同且未履行。
合同成立的认定标准
合同成立的认定标准包括:
(一) 合同当事人必须具有签约能力;
(二) 合同必须有对价或约因;
(三) 合同的内容必须合法;
(四) 合同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
(五) 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必须真实。
合同不成立和合同无效的区别
合同不成立和合同无效有以下区别:
1. 法律含义不同。无效合同是指因不符合或违反法律要求,不能发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后果的合同。不成立合同是指形式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合同。
2. 法律关系不同。不成立合同的当事人之间已形成缔约关系,而无效合同的当事人已完成了合同订立的程序,双方已形成合同关系,只是无效合同是国家法律禁止订立的合同,合同的内容得不到法律的承认和保护,不能产生法律约束力。
综上所述,合同不成立并不代表仲裁条款一定是无效的。然而,仲裁条款本身也必须符合法律规定才能具有法律效力,例如签订仲裁条款的当事人必须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仲裁条款的约定必须是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表示,且条款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规定和公序良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