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履行的合同是否无效?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效力 > 合同无效法律知识

不能履行的合同是否无效?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3-06-15

 
265622
导读:不一定是属于无效,一般只是存在法定无效的情形才会认定为无效合同,合同是由双方当事人在协商好之后才能进行签订,对于签订的内容也需要表达出双方的真实意思,而且也不违背法律的规定才会认定有效。

不能履行的合同的有效性问题

一、无效的情形

根据法律规定,不能履行的合同并非一定无效,只有在存在法定无效情形时,才会被认定为无效。这些无效情形包括: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合同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当事人有虚假的意思表示;以及其他法定无效情形等。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 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无效的。- 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无效的。对于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处理。- 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无效的。但是,如果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则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也是无效的。- 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无效的。- 第一百五十五条规定,无效的或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二、合同订立的条件

合同的订立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 订约主体存在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合同的订约主体指实际订立合同的人,可以是未来的合同当事人或合同当事人的代理人。订约主体与合同主体是不同的,合同主体是合同关系的当事人,他们是实际享受合同权利并承担合同义务的人。2. 双方当事人必须依法订立合同。依法签订合同意味着合同的订立必须符合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要求。合同约定的权利和义务是依照法律规定享有和承担的,因此,订立合同必须符合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如果当事人订立的合同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要求,法律将不予承认和保护,导致当事人达成协议的目的无法实现,订立合同也失去了意义。3. 当事人必须就合同的主要条款协商一致。合同必须经过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协商一致意味着通过谈判、讨价还价等方式达成相同、无分歧的意见。4. 合同的成立应具备要约和承诺阶段。要约和承诺是合同成立的基本规则,也是合同必须经过的两个阶段。如果合同只停留在要约阶段而没有经过承诺,合同未成立。合同的成立始于合同当事人之间的交涉,通过合同要约和承诺达成一致。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合同根据其性质和内容可能具有特定的成立要件。合同的订立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的条款进行,双方必须具备完全的民事能力,并真实表达双方的意思才能被认定为有效合同。如果合同条款违反了双方约定或法律的规定,该合同将被认定为无效合同,无效合同无法保障各方的权益。
延伸阅读
  1. 李某的劳动合同变更是否有效?
  2. 监理人可以单方解除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3. 哪些条件担保人可以行使追偿权
  4. 长时间不能履行合同的解决办法
  5. 建设工程合同纠纷管辖问题

合同效力热门知识

  1. 公司管理制度合同的审查和履行
  2. 合同生效时间的判断方法
  3. 网上贷款没到账合同生效吗
  4. 三方合同生效期是多久
  5. 借款没成功冻结了合同生效吗
  6. 合同只有公章没有法人签字有效吗
  7. 协议没盖章公章有效吗
合同效力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二手房买卖合同范本(完整版)
  2. 政府订购合同范本
  3. 饭店订购合同范本
  4. 劳动争议纠纷起诉状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