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3-02-09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合同,属于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一般可变更或撤销。但只有在损害了国家利益时,才属于无效合同。
恶意串通并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合同属于无效合同。
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属于无效合同。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属于无效合同。
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属于无效合同。
对于造成对方人身伤害或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免责的合同条款属于无效。
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条款属于无效。
根据《民法典》,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为无效民事行为。因此,主体不合格也可能导致合同无效,例如: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合同且法定代理人不予追认的,该合同无效。例外情况是:纯获利益的合同和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不需追认,合同有效。
法定代理人不合格且相对人有过失而成立的合同,该合同无效。
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的合同,且相对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的,该合同无效。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根据行为的严重程度,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以虚构的单位或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
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
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
收受对方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担保财产后逃匿的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
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财物的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
因此,在实际生活中,若合同满足无效的条件,该合同属于无效合同,不受法律保护。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签订的合同也是无效的,自然不存在违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