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01-09
民间借贷规定主要包括以下要点:
自然人之间的借贷合同中,如果对利息没有明确约定,法院将不支持要求支付利息。
约定的利率不能超过年利率24%,否则超过部分的利息将被认定为无效。
当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时,借款人有权要求出借人返还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
年利率在24%至36%之间的利息,法律不提供保护。借款人愿意自愿履行,法院也不会支持借款人反悔要求偿还已支付的这部分利息。
如果在本金中预先扣除了利息,法院将根据实际出借的金额来确认本金。
除非借贷双方另有约定,借款人可以提前偿还借款,并按照实际借款期间计算利息。
民间借贷合同无效的情形包括:
借款人将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给他人,并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这一情况。
借款人将从其他企业借贷或者向本单位职工集资取得的资金转贷给他人以谋取利益,并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这一情况。
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但仍然提供借款。
借贷行为违背社会公序良俗。
借贷行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民间借贷具有约定的特点,可以是有偿或者无偿的,不像法定借贷那样必须有偿。具体是否有偿可以由双方当事人自行约定,但约定结果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
国家对民间借贷的利率限制体现了对金融资本和金融环境之间关系的维护,可以调节双方的利益关系。过高的利率属于高利贷,是国家打击的行为,不属于普通的借贷合同。因此,对利率进行限制是必要且必须的。
新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四条内容:
新规定突破了银行四倍利率限制,允许在特定情况下借贷利率超过四倍。
新规定保护企业间经营拆借行为,允许企业之间进行借贷并谋取利益。
新规定明确规定网贷平台仅提供借贷媒介,不承担借贷责任。
新规定明确了民间借贷合同无效的五种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