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3 更新时间:2023-07-19
在金融借款合同中,通常会约定罚息。罚息是指借款期限内利息以外产生的利息,即借款到期后借款人应支付的逾期利息。一般来说,罚息是在借款期限内利息的基础上上浮50%确定。因此,作为借款人,应在签订合同时尽量将罚息约定低一点,并按约定偿还借款,避免承担高额罚息的责任。
金融借款合同中约定的罚息是指借款到期后借款人应支付的逾期利息。一般而言,罚息约定为借款期限内利息的基础上上浮50%确定。
除罚息外,借款合同中还可能约定违约金或其他费用。出借人可以选择主张逾期利息、违约金或其他费用,但总计超过年利率24%的部分,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违约金的合理性可根据守约方的实际损失进行比较。实际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履行利益损失。一般来说,违约金可按照实际损失的130%进行调整,以体现其惩罚性。法律并未明确规定违约金的最高限额,但最高人民法院规定:“当事人约定的定金数额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超过的部分,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1. 没有具体约定违约金比例或数额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合同违约金的上限不超过实际损失的30%。但如果违约金过高或过低,可以请求法院进行减少或增加。
2. 对于逾期付款的情况,可按照未付购房款总额,参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金融机构计收逾期贷款利息的标准进行计算。出借人可以选择主张逾期利息、违约金或其他费用,但总计超过年利率24%的部分,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规定借款合同的违约金和罚息的限额是为了防止出现天价违约金的情况,保障合同双方签订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法院对违约金的数额也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以确保合同的公平性和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