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经济纠纷时效是多久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主体 > 债权人法律知识

民事经济纠纷时效是多久

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3-06-08

 
263969
导读:我国规定的民事经济纠纷的诉讼时效是三年,而且《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明确规定,民事经济纠纷的诉讼时效,应该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本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开始计算,协商或以其他方式处理民事纠纷的,能中断诉讼时效。

一、民事经济纠纷时效是多久?

民事经济纠纷时效是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 【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二、民事经济纠纷怎么起诉?

1、准备好民事诉讼状。

2、到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并提交相关的证据材料。

3、按照人民法院的通知准时出席参与诉讼活动。

4、若不服一审判决或裁定,应在接到判决书后15天内或接到裁定书后10天内向原审人民法院或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并递交上诉状。”

三、民事经济纠纷的举证期限是怎么规定的?

《民事诉讼证据规则》

第三十二条 被告应当在答辩期届满前提出书面答辩,阐明其对原告诉讼请求及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的意见。

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认可。

由人民法院指定举证期限的,指定的期限不得少于三十日,自当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次日起计算。

第三十四条 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对于当事人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人民法院审理时不组织质证。但对方当事人同意质证的除外。

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起反诉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

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指定举证期限。

事实上我国法律制度中规定的民事纠纷的诉讼时效已经足够长,正常情况下,当事人也不可能长达三年对于民事经济纠纷没有任何的维权举措,如果是这样,诉讼时效届满后就会失去胜诉权。

延伸阅读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七章涉外民事关系的规定
  2. 民事经济追溯期限
  3. 信用卡逾期有哪些证明
  4. 民事诉讼状
  5. 民事纠纷经济赔偿标准

债的主体热门知识

  1. 保证人是否需要偿还已过诉讼时效的债务?
  2. 债权转让的无效情形
  3. 通告和公告
  4. 防范赊账交易中货款流失的方法与技巧
  5. 继承人行使追债权的法律依据
  6. 个人债务危机的法律处理方式
  7. 债权债务转让协议中涉及房产的处理方式
债的主体知识导航

民间借贷解决方案

  1. 非法经营罪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抵押担保
  4.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5. 债务人不按约定使用借款引起的纠纷
  6. 借款因无书面合同(欠条)引起的纠纷
  7. 金融借款纠纷

债权债务合同下载

  1. 民间借贷还款协议书范本
  2. 公司还款协议书范本
  3. 房地产抵押合同范本
  4. 担保借条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