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3-11-20
证据目录:
原告配偶、父母、子女等证明原告的身份和被扶养人的身份。
主要证明原告和被告的主体适格以及车辆的投保情况。
主要证明交通事故发生的事实经过以及双方的责任划分。
主要证明原告因交通事故受伤后治疗的经过以及所支出的医药费。
主要证明:
1. 原告因交通事故造成的伤残等级。
2. 误工期、护理期、营养期的天数。
3. 伤残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误工费、营养费的计算依据以及司法鉴定费用。
主要证明:
1. 原告从事的职业和收入状况。
2. 原告进城务工的事实,应按城镇户口计算伤残赔偿金的证据。
主要证明原告因治病产生的交通费用。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条的规定,交通管理部门在调查后,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交通事故的影响和过错的严重程度,将交通事故责任划分为以下几种:
1. 全部责任: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交通事故,该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
2. 主要责任:两方或多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交通事故,根据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
3. 同等责任:两方或多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交通事故,根据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同等责任。
4. 次要责任:两方或多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交通事故,根据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次要责任。
5. 无责任:各方均无过错导致的交通意外事故,各方均不承担责任。
6. 逃逸责任:当事人逃逸,造成现场变动或证据灭失,公安机关无法查证交通事故事实,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
7. 故意责任: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交通事故,另一方无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