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证据体系如何构成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事故赔偿 > 交通事故赔偿项目法律知识

交通事故证据体系如何构成

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3-11-20

 
260645
导读:需要的证据有:证据一:原告的身份证、户口本、村委会证明、被扶养人身份信息(原告配偶、父母、子女)等证据二:被告的身份信息、驾驶证、行驶证、公司注册信息、保险单等主要证明原、被告的主体适格及车辆投保情况等。

交通事故证据体系的构成

证据目录:

证据一:原告身份证、户口本、村委会证明、被扶养人身份信息

原告配偶、父母、子女等证明原告的身份和被扶养人的身份。

证据二:被告身份信息、驾驶证、行驶证、公司注册信息、保险单

主要证明原告和被告的主体适格以及车辆的投保情况。

证据三: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交通事故车辆鉴定意见书

主要证明交通事故发生的事实经过以及双方的责任划分。

证据四:住院病例、医药费票据、用药清单、出院小结

主要证明原告因交通事故受伤后治疗的经过以及所支出的医药费。

证据五:司法鉴定意见书及鉴定发票

主要证明:

1. 原告因交通事故造成的伤残等级。

2. 误工期、护理期、营养期的天数。

3. 伤残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误工费、营养费的计算依据以及司法鉴定费用。

证据六:劳动合同、工资流水

主要证明:

1. 原告从事的职业和收入状况。

2. 原告进城务工的事实,应按城镇户口计算伤残赔偿金的证据。

证据七:交通票据

主要证明原告因治病产生的交通费用。

交通事故责任的划分方式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条的规定,交通管理部门在调查后,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交通事故的影响和过错的严重程度,将交通事故责任划分为以下几种:

1. 全部责任: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交通事故,该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

2. 主要责任:两方或多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交通事故,根据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

3. 同等责任:两方或多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交通事故,根据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同等责任。

4. 次要责任:两方或多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交通事故,根据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次要责任。

5. 无责任:各方均无过错导致的交通意外事故,各方均不承担责任。

6. 逃逸责任:当事人逃逸,造成现场变动或证据灭失,公安机关无法查证交通事故事实,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

7. 故意责任: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交通事故,另一方无责任。

延伸阅读
  1. 一、申请事故伤残评定的程序
  2. 交通事故二审不服可以上诉吗
  3. 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性质和效力
  4. 停车场不小心蹭到别人的车怎么办
  5. 交通事故诉讼费与鉴定费的保险赔偿问题

交通事故赔偿热门知识

  1. 交通事故二次手术后起诉是否超过诉讼时效
  2. 车祸引发流产是否需要赔偿精神损害
  3. 交通事故赔偿程序的时效规定
  4. 交通事故赔偿程序
  5. 交通肇事判刑后无赔偿能力的处理办法
  6. 严重交通事故处理程序的法律要求
  7. 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交通事故赔偿知识导航

交通事故解决方案

  1. 碰瓷处理指南
  2. 交通肇事逃逸
  3. 交通事故赔偿项目
  4. 交通事故全责无责划分
  5.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流程
  6. 交通事故主次责任划分
  7. 交通事故伤残评定流程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