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4-01-1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正)》第一百零一条的规定,当发生重大交通事故且构成犯罪时,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人将承担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其机动车驾驶证。对于肇事后逃逸的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将吊销其机动车驾驶证,并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的规定,当事人肇事逃逸后,将承担全部责任。但是,如果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存在过错,责任可以减轻。如果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或毁灭证据的,将承担全部责任。
在肇事逃逸后,对于第三方的损失赔偿情况如下:交强险应该赔偿第三方的损失,但是商业保险通常对肇事逃逸的情况不予赔偿。
根据《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二条的规定,保险公司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将垫付抢救费用,并有权向致害人追偿,如果发生以下情形之一:(一)驾驶人未取得驾驶资格或者醉酒的;(二)被保险机动车在被盗抢期间肇事的;(三)被保险人故意制造道路交通事故的。如果发生以上情形并造成受害人的财产损失,保险公司将不承担赔偿责任。
对于交通肇事逃逸的行为人,应该尽快将其抓捕归案。即使交通肇事者投保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保险公司也只会在交强险的责任赔偿限额范围内进行赔偿,超过部分仍由肇事致害人承担。以下是抓捕肇事逃逸者的方法: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根据管辖区域和道路情况,制定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查缉预案。发生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根据当事人陈述、证人证言、交通事故现场痕迹、遗留物等线索,及时启动查缉预案,布置堵截和查缉。
案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发协查通报、向社会公告等方式要求协查、举报交通肇事逃逸车辆或者侦破线索。发出协查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告时,应提供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基本事实、交通肇事逃逸车辆情况、特征及逃逸方向等有关情况。
接到协查通报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立即布置堵截或排查。发现交通肇事逃逸车辆或嫌疑车辆的,应扣留,并依法传唤交通肇事逃逸人或与协查通报相符的嫌疑人,并及时将有关情况通知案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案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立即派交通警察前往办理移交。
对于车主在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情况,如果相关情节较为严重,将被判处三年到七年的有期徒刑。如果因交通肇事自身为全责方且导致他人死亡,则将被判处七年以上的有期徒刑,公安机关会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羁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