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9 更新时间:2023-07-17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交通事故发生后,对方逃逸并导致工伤的情况下,应按照以下流程进行工伤认定:
事故发生后的30日内,受伤的劳动者所在单位应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在特殊情况下,经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如果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时间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受伤劳动者或其近亲属、工会组织有权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1年内,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一般情况下,对于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可以被认定为工伤。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如果是在上下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且对方逃逸,用人单位应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果用人单位没有提出申请,受伤劳动者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可能会进行事故伤害的调查核实。用人单位、劳动者、工会组织、医疗机构以及有关部门应予以协助。对于职业病诊断和诊断争议的鉴定,将依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执行。如果已获得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职业病诊断鉴定书,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将不再进行调查核实。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工伤认定的劳动者或其近亲属以及所在单位。对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工伤认定申请,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在15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在日常生活中,交通事故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小刮小蹭的情况。对于一般的小型交通事故,双方当事人通常会通过协商、保险或私下解决。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有些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在劳动生活中遭受工伤后,普通劳动者通常不知道如何处理。甚至还有一些情况,交通事故发生后肇事者逃逸,无法找到索赔对象,只能依靠工伤赔付等其他方式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