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罪的构成条件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事故处理 > 交通事故处理规定法律知识

交通肇事逃逸罪的构成条件

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4-01-23

 
259927
导读:肇事者是否构成逃逸关键是看其在主观上是否满足两个条件,即逃避救助被害人的法定义务和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肇事责任主体逃逸是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也就是其明知已有事故发生,主观心态为故意,但为了不履行应尽的义务而从现场逃跑。

交通肇事逃逸的构成要件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是指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现场的行为。行为人是否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的关键在于其在主观上是否满足逃避救助被害人的法定义务和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

明知或应知发生交通事故

行为人明知或应知自己发生交通事故,却装作无事故发生的情况,是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行为人必须同时具备逃避救助被害人和承担刑事责任的条件,才能被认定为肇事逃逸。例如,即使肇事者没有离开事故现场,但在撞伤行人后没有进行救助,导致被害人伤情加重直至死亡;或者肇事者将被撞伤的行人送至医院后,因支付不起高昂的医疗费用而离开医院。只有具备以上一种或多种动机的情况,才能认定行为人为肇事逃逸。

逃离现场或带离现场

行为人在交通事故发生后,如果具备救助被害人的能力却不愿意施救,选择逃离现场或带离现场,将被害人弃于现场,这是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的客观要件。这种行为是肇事逃逸的显著特征。

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标准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涉及刑事和行政处罚两个方面:

刑事处罚

对于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行为,将处以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若逃逸行为导致他人死亡,将处以7年以上有期徒刑。

行政处罚

对于交通肇事逃逸的行为,将吊销驾驶人的机动车驾驶证,并且终身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驾驶人在驾驶过程中应当注意行车安全,并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及时报警处理,对受害人进行救治。若驾驶人逃逸构成犯罪行为,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并根据情节的严重性进行量刑。

延伸阅读
  1. 交通肇事逃逸罪上诉书
  2. 交通肇事逃逸商业险赔偿标准
  3. 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制作时限
  4. 交通肇事逃逸认定要件的法律术语解析
  5. 肇事逃逸的量刑标准

交通事故处理热门知识

  1. 交通事故出租车误工费时间计算
  2. 酒驾吊销驾驶证期间又开车的处罚规定
  3. 夜间开车使用远光灯引发的责任问题
  4.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的时间规定
  5. 醉酒步行被车撞责任的划分
  6. 疲劳驾驶车辆的危害是什么
  7. 轻微撞人逃逸怎么处罚
交通事故处理知识导航

交通事故解决方案

  1. 碰瓷处理指南
  2. 交通肇事逃逸
  3. 交通事故赔偿项目
  4. 交通事故全责无责划分
  5.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流程
  6. 交通事故主次责任划分
  7. 交通事故伤残评定流程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