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3-10-06
交通肇事罪属于过失犯罪。通常情况下,可以分为疏忽大意和过于自信两种情况。在违反交通规则的情况下,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违法行为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并造成严重后果,但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虽然行为人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导致出现严重后果。
作为过失犯罪,交通肇事罪的成立要求发生重大交通事故,造成人员重伤、死亡或公私财产重大损失。虽然其构成要件的结果表现为具体实害结果,但这些结果是对公共安全构成具体现实化危险的,所创设的公共安全危险是针对不特定多数人的,对于具体受害者而言,出现具体危害结果是偶然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此发生重大事故,导致人员重伤、死亡或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具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可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不起诉是否会有案底取决于具体情况:
如果犯罪嫌疑人因没有违法犯罪事实而被决定不起诉,就不会有案底。
如果犯罪嫌疑人因犯罪情节轻微或符合《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规定的情形之一而被决定不起诉,仍会有相应的案底记录。
由于交通肇事罪已构成违法犯罪事实,因此即使不起诉也会有案底记录。
交通肇事罪侵害的是交通领域的公共安全。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的交通肇事罪属于刑法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其侵害的法益核心在于公共安全。对于行人而言,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并非必定构成交通肇事罪,只有达到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险时,才可能构成该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