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交通事故认定书与赔偿责任有几种认定方式?
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3-08-16
导读:三种。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在我国是很常见的一种现象,对于责任的划分法律法规方面也比较完善。一般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在我国是有统一的规定的,主要有全部、主要、同等、次要和无责任几种类型。
交通事故认定方式及赔偿责任划分
一、交通事故认定方式
通常情况下,交通事故认定书可以采用以下几种认定方式:
- 一方当事人过错导致事故,承担全部责任。
- 两方或多方当事人过错导致事故,根据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和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
- 各方无过错导致事故,属于交通意外事故,各方无责任。
- 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事故,他方无责任。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事故的作用和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责任。
二、赔偿责任划分标准
交通事故赔偿责任的划分基于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和无责任。
具体划分标准如下:
- 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
- 当事人负全部原因责任,承担100%的赔偿责任。
- 当事人负主要原因责任,承担70%的赔偿责任。
- 当事人负同等原因责任,承担50%的赔偿责任。
- 当事人负次要原因责任,承担30%的赔偿责任。
-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
- 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限额内予以赔偿。
- 超过第三者保险限额的部分,由承担全部原因责任的机动车一方承担总损失100%的赔偿责任。
- 对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行人有过错的交通事故:
机动车一方在承担自身全部损失后,按照以下原则确定赔偿比例:
- 机动车一方负主要原因责任,应承担非机动车、行人一方70%赔偿责任。
- 机动车一方负同等原因责任,应承担非机动车、行人一方50%赔偿责任。
- 机动车一方负次要原因责任,应承担非机动车、行人一方30%赔偿责任。
- 机动车一方无原因责任,应承担非机动车、行人一方20%赔偿责任。
- 无第三者保险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交通事故:
非机动车、行人一方无过错,由机动车一方承担总损失100%的赔偿责任。
综上所述,我国对交通事故的认定和赔偿责任划分有明确规定。在驾驶机动车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以避免发生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