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3-08-09
一、交通事故伤残鉴定的时机
交通事故发生后,需要在伤好出院以后才能进行伤残鉴定。一般情况下,在治疗终结后的15天之内,可以委托律师事务所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进行伤残鉴定。在治疗工作尚未结束之前,无法准确判断交通事故是否对当事人的身体造成了残疾。有些外伤经过治疗后对身体功能没有任何影响。
根据《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条第二款的规定,当事人在治疗终结后,应由具有资格的伤残鉴定机构评定伤残等级。
交通事故发生后,除了适用交通事故简易程序处理的少数案件外,大多数交通事故案件都需要依赖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进行处理。当事人应尽快向事故发生地的县级交管部门报案。如果交通事故导致当事人重伤或昏迷,经过的路人也有义务向交通管理部门报案。
交通管理部门会派员赶赴交通事故现场进行处理。适用简易程序处理的交通事故案件只需要一名交警处理,而适用一般程序处理的交通事故案件需要至少两名交警。对于重大或特别重大的交通事故案件,还可能需要其他部门的协助,如医疗救护部门。交警到达现场后,首先要处理现场情况,尽快恢复正常的交通秩序。对于适用一般程序处理的交通事故案件,还需要进行现场勘查。
交通管理部门在充分了解事故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收集到的各种证据,客观公正地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明确事故当事人的责任。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根据相关规定,对肇事责任人进行警告、罚款、吊扣、吊销驾驶证或拘留等行政处罚。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公安交管部门可以在双方当事人申请的情况下,进行为期10天的调解,解决交通事故损害赔偿问题。
如果当事人不同意调解,或者在法定调解期限内未达成调解协议,受害方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对于因交通事故受伤需要住院治疗的人,需要在治疗结束后的15日内,本人或授权代理人向三方鉴定机构提交鉴定伤残等级的申请。在此过程中,需要妥善保管涉及到的治疗资料,同时鉴定费用由申请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