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3-07-27
在交通事故中,如果发生了死亡或者人员受伤,或者发生了财产损失且符合以下情况之一,当事人应立即保护现场并报警:
如果驾驶人没有有效的机动车驾驶证或者驾驶的车辆与驾驶证上准驾车型不符,应当立即报警。
如果驾驶人有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的嫌疑,应当立即报警。
如果驾驶人从事校车业务或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规定时速,应当立即报警。
如果机动车没有号牌或使用伪造、变造的号牌,应当立即报警。
如果当事人无法自行移动车辆,应当立即报警。
如果一方当事人离开现场,应当立即报警。
如果有证据证明事故是由一方故意造成的,应当立即报警。
处理人伤交通事故的一般流程如下:
发生交通事故后,应立即拨打报警电话,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接到报案后将立即受理。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受理案件后,派员赶赴现场,抢救伤者和财产,勘查现场,收集证据。
在查清交通事故事实的基础上,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根据当事人的违章行为和事故的因果关系,对交通事故责任进行认定和处罚。
根据有关规定和赔偿标准,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召集双方当事人进行损害赔偿调解,达成协议后制作调解书。
如果调解无效,当事人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事故责任明确后,当事人可以直接向保险公司理赔,也可以在事故发生时联系保险理赔员或在起诉时将保险公司列为被告。
总之,当交通事故发生且有人受伤时,并非所有情况都需要报警处理。根据驾驶人是否具有有效驾驶证、是否离开现场等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报警。同时,对于人伤交通事故的处理,包括报案、现场处理、责任认定、损害赔偿调解、法院起诉和保险理赔等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