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窃的危害性主要是什么?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法律法规 > 刑法法则法律知识

扒窃的危害性主要是什么?

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2-12-15

 
255818
导读:危害他人财产,然乱社会公共秩序,危害他人健康等。扒窃是主观上故意实施的盗窃、抢夺行为,作案形式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群体,如果是多人作案,易引起社会矛盾,犯罪者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一、扒窃的危害性主要是什么

1、扒窃的危害主要是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利,且极易产生报复等心态,引发社会矛盾,从此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发现问题偷盗行为,要严厉打击。

2、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二、扒窃的认定标准

扒窃不论数额多少直接提起公诉追究刑事责任。扒窃以列举的方式成为盗窃罪的罪状之一,是行为犯罪,只要实施了扒窃行为,就构成犯罪,不论窃得财物多少。所谓扒窃行为,一般具备两个特征:

1、窃取行为发生在公共场所,通常发生在公共交通工具、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市场、商场、公园、广场等公用建筑及公用场所设施;

2、秘密窃取的对象通常为被害人贴身放置的财物,如餐厅顾客放在座位上的包袋内财物,或是挂在座位椅背上的衣服口袋内的财物。如果行为人趁顾客短暂离开座位时行窃,或是窃取乘客放在公共交通工具行李架上等非贴身位置的财物,一般可认定为普通盗窃行为。

三、扒窃和盗窃的区别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

扒窃,有两个显著特征:窃取行为发生在公共场所和秘密窃取的对象通常为被害人贴身放置的财物。

扒窃与盗窃的区别具体如下:

(一)、对象不同:盗窃是指以秘密手段窃取公民财物的行为。扒窃是指以秘密手段窃取公民随身携带的财物的行为。

(二)、范围不同:盗窃是窃取公民财物的行为的总称。扒窃只是盗窃的一种手段或者一种形式。盗窃的含义中包含扒窃。

(三)、社会危害性不同:相较其他类型的盗窃,扒窃是对公民紧密占有财物的窃取,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大。

判定扒窃罪的标准需要有案发现场的直接物证,以现场的人证,如果只有人证没有物证,是无法直接定罪的,公安机关掌握的证据充分后,会进行证据链的调查,调查属实可以定罪,经调查证据不属实是不能定罪的。

扒窃的行为不仅危害公共秩序,而且会危害到公民的人身安全,所以必须严厉的打击偷盗行为。扒窃和盗窃是有一定区别的,扒窃通常是偷盗公民随身携带的财物,盗窃可能是公民存放的财物,两者都是违法犯罪行为,量刑标准根据犯罪情节来判定。

延伸阅读
  1. 哪些情况不属于立功的认定,什么是重大立功
  2. 犯罪嫌疑人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内容
  3. 涉黑是否可以取保候审
  4. 间谍罪的分类及认定
  5. 刑法寻衅滋事罪认定的条件是什么

刑法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我国刑法第128条明确规定
  2. 盗窃罪的刑事责任
  3. 传播淫秽物品罪的定义和危害
  4. 非法采矿罪的司法解释
  5. 非法传教行为的刑事责任追究
  6. 网上被骗报案了,警察能追回被骗金额吗?
  7. 入党政审不合格的8种情况是什么
刑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