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9 更新时间:2023-09-02
根据《土地法》第六十二条的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且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农村村民在建造住宅时,必须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
农村村民的住宅用地需要经过乡(镇)人民政府的审核,并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如果涉及占用农用地,则需要按照《土地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此外,农村村民在出卖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是不允许的。
1. 宅基地使用权的身份性: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宅基地使用权与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资格密切相关,只有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才能享有宅基地使用权,不允许流转。
2. 宅基地使用权的无偿性:根据现行法律规定,集体成员取得宅基地使用权无需支付相关费用,原则上是无偿的。
3. 宅基地使用权的福利性:宅基地使用权的设立是为了保障农民的住房权益,具有社会保障职能。
根据宅基地使用权的特殊性,集体成员取得宅基地使用权是基于其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资格。如果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死亡,其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资格将终止,其生前享有的宅基地使用权也应当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回。
农村集体成员的判定标准较为严格,一般以是否形成较为固定的生产生活关系,并根据是否需要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村土地作为基本生活保障进行综合判断。
法律规定宅基地由村民按户申请使用,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宅基地使用权应属于村民户内家庭成员共同共有,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证登记的宅基地使用权人只是家庭的代表人,其并不能独占宅基地使用权。
家庭成员对宅基地使用权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承担平等的义务,家庭成员之间对宅基地使用权没有份额的划分。在家庭关系存续期间,家庭成员不得要求分割宅基地使用权。家庭个别成员的死亡并不会导致户的消灭,因此也不会产生宅基地使用权的分割问题,死亡人无法享有宅基地使用权的个人份额。被继承人死亡前,宅基地使用权并非其个人财产,因此不能作为遗产继承。
综上所述,农村宅基地可以登记到女儿的名下。农村宅基地具有继承权,但继承人的户口不能是城镇户口,如果是城镇户口,则无法继承宅基地。对于在宅基地上修建的房屋,也属于继承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