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3-11-25
审查收养人是否符合《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八条规定的收养人条件,包括夫妻双方的情况。
审查申请人的收养目的是否真实。
审查申请人是否具备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
审查被收养人是否符合被收养人的条件,对已满八周岁的被收养人,还要了解其对收养的意见。对于收养弃婴,要进行必要的调查,防止假弃婴的情况。
审查社会福利机构作为送养人的资格。
审查工作应当耐心、细致,依法办事,不得草率,更不能徇私舞弊。
收养关系当事人应当亲自到收养登记机关办理登记手续,并提交相应的收养材料。夫妻共同收养子女的,应当共同到收养登记机关办理登记手续;一方因故不能亲自前往的,应当书面委托另一方办理登记手续,委托书应当经过村民委员会或者居民委员会证明或者经过公证。
收养登记机关收到收养登记申请书及相关材料后,应在次日起30日内进行审查。审查时,收养登记机关可以进行调查和询问,调查应当制作调查记录,询问应当制作询问笔录。对于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或儿童,收养登记机关应当在登记前公告查找其生父母,公告期满60日后,未认领的视为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或儿童,公告期间不计入登记办理期限。
经审查,对符合收养法规定条件的当事人,办理收养登记并发给收养登记证,收养关系自登记之日起成立;对不符合条件的当事人,不予登记,并说明理由。
收养关系的建立除了要求当事人符合《民法典》的条件外,还需要办理收养手续或进行公证。否则,只能认定为事实收养关系,当事人的合法利益可能无法得到法律的保障。一般情况下,收养登记通常在当地的福利院或民政局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