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将房子给子女又担心自己被赶出来如何做
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2-11-10
导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六十六条 居住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对他人的住宅享有占有、使用的用益物权,以满足生活居住的需要。
居住权的法律解释及应用
一、居住权的定义和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六十六条的规定,居住权是指居住权人按照合同约定,对他人的住宅享有占有、使用的用益物权,以满足生活居住的需要。简而言之,居住权是在房屋上设立的一种权利,旨在让老人能够长期居住在房屋中。根据《民法典》的设立,老人可以与子女签订居住权合同,约定在房屋过户给子女后,在老人有生之年可以一直居住在该房屋中。即使子女不孝顺,也无法赶走老人,因为老人可以行使居住权,确保老人有一个安居的环境。此外,居住权是房屋所有权人对特定人设立的,因此不能转让或继承。居住权只能在享有居住权的当事人同意撤销或当事人死亡时才会失效。
二、居住权的应用场景
1. 父母赠与房屋给子女,并设立居住权,以避免不孝顺的子女将老人赶出家门,确保老人有一个稳定的居住环境。2. 老人担心离世后,留给一直照顾他的保姆或伴侣无处居住,可以设立居住权,确保他们在有生之年可以继续居住在房屋中。例如,在电视剧《都挺好》中,朱大强执意将保姆的名字加入房产证上,导致家庭矛盾不断升级。实际上,可以为保姆设立居住权,约定保姆在有生之年可以一直居住在房屋中,以缓解家庭矛盾,同时保护保姆的居住权。3. 在离婚后,如果一方拒绝支付房屋的折价补偿款,另一方可以设立居住权,直到补偿款支付完毕为止。例如,当张三和丁一离婚时,房屋所有权归张三,但是他需要向丁一支付50万元的折价补偿款,而他没有足够的资金。在这种情况下,丁一可以与张三约定,在张三支付完折价补偿款之前,丁一有权在该房屋中居住。这样,丁一就获得了一个有限期限的居住权。
三、居住权的设立方式
设立居住权通常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进行,此外,房屋所有权人也可以通过遗嘱的方式设立居住权。换言之,只要房屋是自己的,就可以为自己或他人设立居住权。此外,《民法典》规定设立居住权时,应向登记机构申请居住权登记,居住权自登记时设立。居住权合同应包括以下条款:(一)当事人的姓名或名称和住所;(二)住宅的位置;(三)居住的条件和要求;(四)居住权的期限;(五)解决争议的方法,例如选择调解或提起诉讼等。通过设立居住权,老人可以维护自己的居住利益,解决居住问题,并避免因子女不孝或其他原因而无家可归。居住权的设立为老人提供了一种法律保护措施,使他们可以安心居住,享受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