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5 更新时间:2023-10-1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的规定,对于经过公证的遗嘱,在被继承人死亡后,继承人可以直接按照遗嘱约定来继承遗产。
继承开始后,根据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的规定,遗产的继承顺序为:
配偶、子女、父母
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在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进行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如果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情况下,才会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在这里,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以及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以及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以及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1. 当事人必须亲自向公证处提出书面或口头申请。
2. 当事人必须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3. 当事人的意愿必须是真实的,没有受到任何人的胁迫或诱使。
4. 撤销或变更公证遗嘱的原因必须真实、明确、清楚。
符合以上条件的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公证处申请办理撤销。公证处应当及时受理并办结。
撤销公证遗嘱是指遗嘱当事人对自己所立并经过公证的遗嘱全部内容进行撤销,而不是对遗嘱公证书进行否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第五十六条的规定,撤销公证书的前提是公证处发现已经发出的公证书存在不当或错误的情况,才能予以撤销。换句话说,只有在公证书的内容违背真实性和合法性原则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撤销。
如果遗嘱公证书没有出现以上情况,撤销该公证书是不合适的。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通过撤销遗嘱声明书的方式进行处理。在声明书中,当事人应该明确说明撤销某年某月某日在某公证处所立的遗嘱(引用公证书编号)的原因,并表示愿意承担法律责任。当事人需要在声明书上签名并按指纹,然后公证处对声明书进行公证。
申办遗嘱公证和撤销公证遗嘱是当事人权利在不同阶段的体现,既没有当事人的过错,也没有公证处的过失。因此,以撤销遗嘱公证书的方式来撤销公证遗嘱会让人误认为当事人或公证处存在过错或过失,这也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和《公证程序规则》的规定。
综上所述,遗嘱公证之后并不意味着立即可以继承遗产。实际上,只有在被继承人死亡后,才会开始进行继承。在继承遗产时,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条款进行分配。只要存在遗嘱并且经过公证,就必须按照遗嘱来分配,以保障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