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3-08-27
遗嘱是一份重要的法律文件,用于分配遗产。然而,由于遗产分配可能引发争议,为了确保遗嘱的合法性,公证遗嘱备案通常是必要的。备案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以保证遗嘱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公证机构还可以提供遗嘱保管服务,但这需要公民主动申请并支付相应费用。
1. 立遗嘱人提出申请:立遗嘱人必须亲自前往居住地的公证处提出申请,不能委托他人代办。申请遗嘱公证时需要填写公证申请表。
2. 公证处受理:公证人员需要审查立遗嘱人是否具备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以及遗嘱人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实,是否享有对财产的处分权。
3. 遗嘱审查:遗嘱公证应由两名公证人员共同办理,公证员办理遗嘱公证时需要遵守回避程序。在特殊情况下,只有一名公证员办理时,至少需要一名见证人在场,并在遗嘱和笔录上签名。
4. 批准出证:公证人员经过审查认为可以出具公证书时,公证员会起草公证书并提交审批。任何人都不得审批自己承办的公证事项。
5. 公证书生效:除非法律另有规定,遗嘱公证书自批准之日起生效。
6. 领取公证书:遗嘱公证书由立遗嘱人亲自到公证处领取,如果必要,也可以由公证处邮寄。如果由公证处邮寄,立遗嘱人需要在回执上签名或盖章,并注明收到日期、份数和公证书编号。
1. 有效的遗赠扶养协议会导致遗嘱中对已处分财产的处分失效,但不影响对未处分财产的处分效力。
2. 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如不满十六周岁的儿童、精神病患者、已满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等。如果立遗嘱时无行为能力,后来恢复了行为能力,遗嘱仍然无效;如果立遗嘱时有行为能力,后来丧失了行为能力,不影响遗嘱的效力。
3. 受胁迫或欺骗所立的遗嘱无效,但在实践中很难证明,尤其是立遗嘱人已经去世的情况下,他人若想通过诉讼认定遗嘱无效,必须提供足够的、符合法律形式要求的证据。
4. 遗嘱人生前对财产的处分导致财产在继承开始前灭失或部分灭失,遗嘱被视为撤销或部分撤销,不产生法律效力。
5. 遗嘱人对非自己财产的处分导致遗嘱无效。在实践中,经常发生一方夫妻去世后,另一方未经其他继承人同意,擅自处分了夫妻另一方的遗产,导致遗嘱中对该遗产的处分或部分内容无效。
对于已经制定的遗嘱,应前往公证处进行公证并备案。通常情况下,公证遗嘱应由立遗嘱人本人保管。如果是由公民办理的公证遗嘱,公证处应保留相关档案,但保留档案需要收取一定费用,这也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