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规定第一继承人是谁?
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3-02-15
导读:法律规定第一继承人是配偶,父母和子女。这里我们国家法律当中所规定的配偶指的就是符合结婚的条件,已经办理了,但是结婚的合法的夫妻。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以及养子女等。
一、法定继承人的身份
1. 配偶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配偶是指符合结婚条件,办理了结婚登记的合法夫妻。此外,经法院确认属于事实婚姻的夫妻也具备配偶身份。值得注意的是,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我国法律规定,在民法典公布以前的妾,如双方不愿意接触关系的,也被视为合法配偶。
2. 子女
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以及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
3. 父母
父母包括亲生父母、养父母以及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
4. 公婆和岳父母
根据法律规定,对公婆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女婿可以作为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
5. 被收养人
若被收养人对父母尽了赡养义务,并且对生父母的赡养较多,除了可以依照《民法典》第1127条的规定继承养父母的遗产外,还可以根据《民法典》第1131条的规定分得生父母的适当遗产。
6. 继子女和继父母
继子女继承继父母遗产的情况下,仍然可以作为生父母的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同样,继父母继承了继子女遗产的情况下,仍然可以作为亲生子女的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同时,收养他人为养孙子女的情况下,互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二、第二顺序继承人的身份
第二顺序继承人是指在法定继承遗产的继承顺序中排在第二位的人,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这些人是相对于第一顺序继承人而言的。
1. 兄弟姐妹
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以及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不论男女,兄弟姐妹的继承权是平等的。
2. 祖父母和外祖父母
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在法律上被称为爷爷、奶奶、姥爷和姥姥。第二顺序继承人与被继承人之间存在着在一定条件下的法定扶养、赡养义务关系。在当代社会中,法律规定的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父母、配偶和子女,并不仅限于亲生子女,也包括已经形成了事实上抚养关系的继子女。此外,若存在抚养关系的养子女也属于我国法律所规定的子女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