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况下才会构成家庭暴力?
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3-08-22
导读:在司法实践中,以下几种情况会被认定为家庭暴力:1、身体侵害达到持续性和经常性;2、一次性身体侵害但达到一定的伤害后果。
家庭暴力的法律定义及构成条件
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一方对另一方采取的暴力行为。然而,并非一方打了另一方就一定构成家庭暴力。我国相关法律对家庭暴力行为做出了明确规定,具体在哪些情况下才会构成家庭暴力呢?
一、构成家庭暴力的情况
根据司法实践,以下几种情况会被认定为家庭暴力:
- 身体侵害达到持续性和经常性;
- 一次性身体侵害但造成一定的伤害后果。
然而,以下几种情况一般不会被认定为家庭暴力:
- 争吵过程中的偶发性侵害不构成家庭暴力;
- 互殴不构成家庭暴力;
- 缺乏证据证实的精神损害不构成家庭暴力。
二、在发生家庭暴力情况下的常见做法
在面对家庭暴力时,通常可以采取以下做法:
- 请求调解、劝阻或报警。受害者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应当予以劝阻、调解。对正在实施的家庭暴力,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予以劝阻,公安机关应当予以制止。
- 诉讼离婚。若家庭暴力导致夫妻感情破裂,可以提起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在审理家暴案件时应进行调解,若调解不成且当事人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夫妻感情已破裂,人民法院应准予离婚。
- 请求损害赔偿。家庭暴力会给受害者造成肉体和精神上的伤害。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受害方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在家暴离婚案件中,可以在平时收集对方的家暴证据,如报警记录、医院就诊记录、照片和录像等作为证据。
家庭暴力不仅对受害者造成严重影响,对子女的身心健康也会造成极大伤害。因此,在遭遇家庭暴力后,应及时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北京离婚律师信金国长期从事婚姻家事诉讼工作,并办理了许多家暴案件,深受当事人的好评与认可。如果您有相关问题,可以寻求信律师的帮助。家暴只有0次和无数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