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3-11-01
离婚案件中,对于婚后共同财产的平等分割,法院有一定的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共同努力所得的财产都被视为共同财产,一旦离婚,就需要对这些共同财产进行分割。由于财产对人们来说十分重要,因此在分割财产时,个人利益往往成为主要考虑因素。如果无法通过协商解决,当事人可以选择向法院起诉。
如果夫妻双方就财产归属达成书面或口头约定,并且双方没有争议,离婚时应按照约定进行处理。但是,如果这种约定是为了规避法律规定,那么该约定将被视为无效。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共同努力所得的财产被视为共同财产,包括:
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复员、转业军人所得的复员费、转业费,如果时间超过10年,应被视为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复员军人从部队带回的医药补助费和回乡生产补助费应归本人所有。
夫妻分居两地并分别管理、使用的婚后财产应被视为夫妻共同财产。在分割财产时,各自分别管理、使用的财产归各自所有。如果双方分割后的财产差异较大,多得财产一方应以与差额相当的财产抵偿另一方。
已登记结婚但尚未共同生活的夫妻受赠的礼金、礼物应被视为夫妻共同财产。在具体处理时,应考虑财产的来源和数量等情况,进行合理分割。各自出资购置和使用的财物原则上归各自所有。
在离婚财产分割中,有以下原则需要遵循:
为了避免离婚财产分割对妇女和儿童生活水平的下降和困难,应适当照顾妇女和儿童的利益。当前,我国妇女的经济条件与男性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在财产分割中应考虑照顾妇女和儿童的利益,以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
在离婚案件中,无过错方在财产分割时有权要求损害赔偿,并获得适当的多分。如果一方有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和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等过错行为,无过错方有权要求损害赔偿。这种规定让过错方承担离婚损害赔偿责任,体现了法律的公平原则,也是对受害方的合理救济。
在财产分割中应适用公平原则,既要合理分割夫妻现有的共同财产,又要清算夫妻的经济利益。例如,应考虑夫妻双方在家务劳动、扶养子女方面的付出,离婚后一方生活水平的下降,以及如何妥善安置离异后的患病方等。这些都是公平原则在夫妻共同财产分割中的具体体现,需要司法工作人员科学、正确地应用到具体案件中。
总之,对于离婚财产分割案件,最好的解决方式是当事人通过协商达成一致。然而,如果协商无果,当事人可以向法院起诉。法院在处理时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裁决,以确保公平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