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骗投资者买卖期货合约罪的刑事责任是什么
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3-11-18
诱骗投资者买卖期货合约罪的量刑处罚为: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关于诱骗投资者买卖期货合约罪的刑事责任是什么的问题,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诱骗投资者买卖期货合约罪的刑事责任及量刑处罚
一、刑事责任
诱骗投资者买卖期货合约罪的刑事责任是指犯罪嫌疑人因故意提供虚假信息或者伪造、变造、销毁交易记录,以诱骗投资者进行期货合约交易,从而导致严重后果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八十一条的规定,对于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有以下两种情况:
- 情节一般的,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
- 情节特别恶劣的,可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二、法律依据
诱骗投资者买卖期货合约罪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八十一条。该条款规定了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的刑事责任,包括编造并传播影响证券、期货交易的虚假信息,扰乱证券、期货交易市场,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对于该罪行的犯罪嫌疑人,根据其情节的严重程度,可处以刑罚和罚金。
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合约罪与编造并传播证券交易虚假信息罪的区别
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罪与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都涉及提供虚假信息的行为,且都可能导致投资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证券、期货交易而遭受经济损失。这两种罪行都涉及妨害证券、期货信息真实公开的行为,但二者之间存在以下区别:
- 主体不同: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罪的主体限于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的从业人员、证券业协会、期货业协会和证券期货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而编造并传播证券交易虚假信息罪的主体是一般人,只要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
- 客观行为不同: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罪的客观行为表现为故意提供虚假信息或者伪造、变造、销毁交易记录,以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而编造并传播证券交易虚假信息罪的客观行为表现为编造并传播影响证券、期货交易的虚假信息,扰乱证券、期货交易市场。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点击下方按钮咨询,或者到手心律师网咨询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