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2-08-03
在共同实行犯中,各个共同犯罪人之间没有行为上的分工,都是直接实施了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如果其中有人实施了超出预谋的犯罪行为,其他人不知情,则不知情的人不负刑事责任,由实行过限行为者本人对其过限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分别处罚。根据《刑法》第六十一条,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时,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
各共同犯罪人所实施的行为必须是犯罪行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即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都是指向同一的目标,彼此联系、互相配合,结成一个有机的犯罪行为整体。
各个共同犯罪人的行为由一个共同的犯罪目标将他们的单个行为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犯罪活动整体。
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都与发生的犯罪结果有因果关系。
共同犯罪行为和单独犯罪行为相比,具有显著的特点。单独犯罪行为都是由我国刑法分则明文规定的。因此,对于单独犯罪,只要直接依照刑法分则的有关规定对犯罪分子定罪即可。而共同犯罪行为,除实行犯的行为是由刑法明文规定的以外,其他共同犯罪人的行为,例如组织行为、教唆行为和帮助行为,都是由刑法总则规定的。只有将这些行为与实行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正确地解决共同犯罪的定罪问题。
综上所述,在很多经济或者暴力犯罪中,都存在共同犯罪的情况。对于共同犯罪中超出共同故意部分的行为,法院应该对实施超限行为的犯罪嫌疑人单独定罪,并根据其超过的程度量刑。在共同犯罪中,主犯承担主要的刑事责任,从犯有自首认罪、提供新证据等立功行为的,法院会酌情从轻判决。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点击下方按钮咨询,或者到手心律师网咨询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