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2-10-22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股权是可以出质的,但必须进行股权质押登记才能设立。
根据《民法典》第四百三十条和第四百四十条的规定,债务人或第三人拥有的可转让的股权可以被出质。此外,汇票、本票、支票、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可以转让的基金份额、可以转让的注册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现有的以及将有的应收账款,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出质的其他财产权利也可以被出质。
股权质押并不会改变原股东的身份,因此不需要变更股东。但是,在股权质押后,需要到相关部门进行登记,注明该股权已被质押,并受到权利限制。
一旦股权被出质,就不能进行转让。
转让股权必须经过出质人和质权人的协商同意,并且转让所得的价款必须提前清偿债务或提存给质权人。尽管出质人仍然拥有被出质的股权并享有处分权,但该股权已被质权人以登记形式占有,成为债权的担保,因此出质人的处分权受到限制。
如果未经出质人与质权人的协商一致,出质人转让被出质股权的行为是无效的。如果这造成质权人损失,出质人还应赔偿损失。
如果出质人和质权人在债务清偿期届满前协商同意转让被出质股权,则出质人应进行预清偿。如果一方不同意预清偿,则应将所得款项提存继续质押。
综上所述,股权是可以出质的,但出质后不得转让。为使转让合法有效,必须经出质人和质权人协商同意,并且转让所得价款必须提前清偿债务或提存给质权人。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点击下方按钮咨询,或者到手心律师网咨询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