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2-08-03
如果承租人不按合同约定交付租金,根据合同约定,承租人应向出租人支付违约金。
如果房屋在租赁期间发生改建、扩建、拆除重建等情况,导致原租赁合同的部分或大部分不能适用,出租人应当与承租人协商变更租赁合同。
根据《民法典》第七百二十三条规定,如果因第三人主张权利导致承租人不能对租赁物使用、收益,承租人可以请求减少租金或者不支付租金。承租人应当及时通知出租人有关第三人主张权利的情况。
如果出租房屋的租金确实过高,导致承租人无法按时交纳租金,可以向房屋所在地的房地产行政管理机关进行认定,合理调整租金,并要求承租人按调整后的租金交付。
出租方采取停水、停电等措施必须要有合同约定作为依据。根据合同法意思自治原则,只要合同约定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双方可以自由创设权利义务。如果合同没有约定允许停水停电的情况,或者合同尚未解除,则出租方不能采取这种措施。否则,这种行为构成侵权,可能需要赔偿对方损失。因此,在使用停水、停电等措施时应该有合同约定作为依据,并且要合理使用。
如果承租人无正当理由且有能力支付却故意拖欠租金,出租人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追究承租人的违约责任。
在租赁期限内,如果承租人意外死亡,出租人可以从承租人的遗产中扣除所欠的房租。如果承租人的遗产已被继承,继承人应按照继承遗产份额的比例分担所欠租金。如果遗产不足以偿付所欠房租,尚欠部分应予以注销。
对于承租人因生活困难一时无力支付房租的情况,出租人应根据所欠房租的数额,在保证自己的出租收入的前提下,查明拖欠房租的具体原因,尽量照顾承租人的实际困难,协助承租人制定并落实还欠计划,允许承租人将积欠的房租分期返还。
对于恶意拖欠房租的租客,房主可以必要时诉诸法律,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