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3-08-04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才能以诈骗罪立案。因此,诈骗一千元不符合立案标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要时刻保持防范被骗的意识,不轻信陌生人,对于任何人,尤其是陌生人,不可随意轻信和盲目随从。遇到人和事时,应保持清醒的认识,不要因为对方的好话和承诺而盲目相信。要懂得调查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反应。
诈骗分子的目的是骗取钱财,并且通常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施。因此,对于那些表面上讲“感情”、“义气”的诈骗分子,特别是新认识的“朋友”、“老乡”或遭受不幸的“落难者”,若对你提出钱财方面的要求,切勿被感情的表象所蒙蔽。要学会倾听、观察和辨别,用理智去分析问题。如果对方的要求不合实际或超乎常理,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以免遭受损失。
对于那些过于自夸自己“本事”或“能耐”的人,或者过于热情地希望“帮助”你解决困难的人,要格外警惕。这些自称名流、能人的诈骗分子为了更快地取得你的信任,会在你面前大肆炫耀自己的“本事”和成就,并声称正在利用他们的能力为你解决问题。在遇到这种情况时,你应该特别小心,因为这些“能人”很可能是诈骗分子,他们正试图骗取你的信任。你的反应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你是否会上当受骗。
对于突然出现的“横财”和“好处”,尤其是不太熟悉的人所许诺的利益,要深思和调查。要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要克服贪小便宜的心理,不要因为一时的好处而盲目追求。对于这些“横财”和“好处”,最好三思而后行,慎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