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2-05-23
工伤索赔程序是指在发生工伤事故后,劳动者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索赔的过程。以下是工伤索赔的主要程序:
工伤报告程序是指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发生工伤后,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提出工伤报告的程序。只有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投了工伤保险的情况下才有这个程序。单位应在工伤事故发生之日或职业病确诊之日起15日内向劳动行政部门提出工伤报告。
工伤认定程序是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工伤(亡)事故进行调查,确定是否属于工伤的程序。这是一般工伤索赔的第一步。但如果用人单位书面认可为工伤且没有投保工伤保险的情况下,可以不走这一程序。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单位没有提起工伤认定申请,工伤者必须在事故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部门提出申请。社保经办机构调查认定后,将书面通知单位和伤者。
工伤鉴定程序是在申请工伤鉴定的职工被认定为工伤的基础上,在其医疗终结或医疗期满之后,由县以上劳动鉴定委员会对其进行评定伤残等级的行为。工伤鉴定包括劳动能力鉴定和致残等级鉴定。劳动能力鉴定是评定劳动者的劳动能力是否受损,致残等级鉴定是评定劳动者的残疾程度。
协商赔偿程序是指在工伤鉴定完成后,根据鉴定结果计算赔偿数额的程序。如果单位投保了工伤保险,国家工伤保险机构将根据标准发放工伤保险待遇。如果没有投保工伤保险,双方将根据标准进行协商解决。
劳动仲裁程序是指当双方无法通过协商解决时,可以根据劳动仲裁法规提起仲裁程序。
如果对劳动仲裁结果不满意,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解决。如果对一审法院判决不服,可以依法向二审法院提起上诉。
如果仲裁或判决生效后,用人单位不支付赔偿费,可以向法院执行局提起执行申请,由法院进行执行。
工伤索赔程序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
根据该条例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的,所在单位应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果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根据属地原则,如果工伤认定应由省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进行,那么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办理。如果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的工伤待遇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
单位和个人申请工伤鉴定时,需要提供以下材料:
工伤认定申请表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职工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
如果申请人提供的材料不完整,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申请人需要补齐的全部材料。申请人按照要求补齐材料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受理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