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2-05-07
1、离婚后,未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有权探望子女,而另一方有义务协助;2、探望权的方式和时间应由当事人协商,若协商不成,由法院判决;3、若父母的探望对子女身心健康不利,法院可依法中止探望;一旦中止的事由消失,应恢复探望;4、若离婚判决未涉及探望权问题,当事人可单独提起诉讼,法院应予受理;5、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六十六条:当事人在履行生效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的过程中,一方请求中止探望的,人民法院在征询双方当事人意见后,认为需要中止探望的,依法作出裁定;中止探望的情形消失后,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书面通知其恢复探望。
1、探望性探望:即未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到对方家中或指定地点进行探望;2、逗留性探望:即较长时间的探望,探望权人可在约定或法院判定的探望时间内,领走并按时送回未成年子女;3、子女年龄是重要考虑因素:零至三周岁的幼儿,由于身体、智力等方面受环境影响较大且无自理能力,适用探望性探望较为适宜,因逗留性探望可能因环境变化影响幼儿身心健康;三至八周岁的子女,对环境变化适应能力增强,可适用探望性探望和逗留性探望;八至十八周岁的未成年子女,具备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决定探望权问题时应征求子女意见,并在子女同意的情况下实施探望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