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2-05-17
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法院将根据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条中关于善意取得的规定来处理是否可以主张无效。
如果名义股东将其名下的股权转让、质押或以其他方式处置,并且实际出资人以其对股权享有实际权利为由,请求认定该处置行为无效,人民法院可以参照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条的规定来处理。
根据《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十六条。
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可以订立合同,约定由实际出资人出资并享有投资权益,以名义出资人作为名义股东。如果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对该合同的效力发生争议,并且没有合同法第52条规定的情形,人民法院应认定该合同有效。在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之间,实际出资人的投资权益应根据双方合同确定并依法保护。
如果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发生关于投资权益归属的争议,实际出资人可以以其实际履行出资义务为依据主张权利。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法院应支持实际出资人的主张。
如果实际出资人想要成为公司的股东成员,并且未经过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的同意,请求公司变更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在股东名册上进行记录、在公司章程中进行记录并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的登记,人民法院将不予支持。
对于名义出资人处置股权的情况,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