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商业秘密罪判刑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知识产权法 > 其它知识产权相关 > 商业秘密法律知识

侵犯商业秘密罪判刑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2-05-05

 
224733
侵犯商业秘密罪判刑标准的规定:侵犯商业秘密,具有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因侵犯商业秘密违法所得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致使商业秘密权利人破产的或其他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情形的,经当事人报案后,应予以立案调查。关于侵犯商业秘密罪判刑标准是如何规定的的问题,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一、侵犯商业秘密罪判刑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1、侵犯商业秘密罪判刑标准的规定:侵犯商业秘密,具有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因侵犯商业秘密违法所得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致使商业秘密权利人破产的或其他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情形的,经当事人报案后,应予以立案调查。

2、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

有下列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之一,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以盗窃、贿赂、欺诈、胁迫、电子侵入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

  (三)违反保密义务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的。

  明知前款所列行为,获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该商业秘密的,以侵犯商业秘密论。

  本条所称权利人,是指商业秘密的所有人和经商业秘密所有人许可的商业秘密使用人。

二、侵犯商业秘密的客观条件

一般是指通过窃取商业秘密的载体而获取商业秘密;利诱,是指以金钱、物品或者其他利益为诱饵,使知悉商业秘密内容的人提供商业秘密;胁迫,是指对知悉商业秘密的人进行恐吓、威胁,迫使他人提供商业秘密。其他不正当手段,是指除盗窃、利诱、胁迫以外的其他不正当手段,如抢夺载有商业秘密的图纸。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上述第一种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这是上述第一种行为的继续。明知或应知前述第一种至第三种违法行为,而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商业秘密。这是间接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即第三者明知或者应知向其传授商业秘密的人具有上述违法行为,但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

延伸阅读
  1. 辩护词(侵犯商业秘密罪)
  2. 串通投标的表现有哪些
  3. 保密协议的有效期是多久,保密协议和协议有什么区别
  4. 商业合作保密协议期限
  5. 职工因拖欠工资拒交公司资料是否属于违法

其它知识产权相关热门知识

  1. 商号的变更及登记程序
  2. 商标与商号权利冲突的法律分析
  3. 判定为同一商号的标准是怎样的
  4. 商号与商标的区别
  5. 网络商标侵权行为的种类
  6. 商标注册超过五年是否可撤销?
  7. 使用未注册商标是否构成侵权
其它知识产权相关知识导航

知识产权解决方案

  1. 假冒注册商标纠纷
  2. 商标构成的要素
  3. 合作作品中的著作权
  4. 职务作品的著作权人
  5. 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计算
  6. 著作权申请登记
  7. 著作权的诉讼时效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