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2 更新时间:2022-05-10
一、三方协议的法律效力
三方协议是由学校作为见证,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的一份意向性协议,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然而,它并不能替代劳动合同,在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之后即终止。如果用人单位违反三方协议约定,毕业生可以在学校的帮助下追究用人单位的违约责任。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第二款,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一、不应签署多份三方协议
即使是意向性协议,也不应签署多份。因为意向性协议中往往包含不能签订正式劳动合同时的违约责任条款,违约方可能会因此被追究违约责任。
另外,毕业生应尽量将单位的承诺如休假、住房补贴、解决户口、保险等写入备注栏。毕业生报到后,用人单位会与其签订一份正式的劳动合同,该合同一般会向当地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作为双方形成劳动关系的依据。
三方就业协议的目的在于统计毕业生就业率,而劳动合同在于明确劳资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三方协议是教育主管部门统一印制的劳动合同预合同,约束签约日起至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止的这一段时间。而劳动合同受《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限定和保护。如果三方协议的补充条款未明确约定劳动合同内容,则只能视为各方签订劳动合同的预合同,不具备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应届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三方协议。这种协议的约定范围广泛,不仅包括一般条款,还包括违约金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