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2-08-24
1. 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 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采取取保候审不会带来社会危险的。
3. 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正在哺乳婴儿的妇女,但采取取保候审不会带来社会危险的。
4. 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结案,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一般为5~6个月,但根据法律规定,解除取保候审后的12个月内如果没有提起诉讼,就必须结案。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规定,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的最长时间限制为十二个月。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九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在一个月内作出决定,对于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半个月。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二条,人民法院应在受理后二个月内宣判公诉案件,对于可能判处死刑或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或者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可以经上级法院批准延长三个月。
取保候审后仍需进行开庭审判,取保候审并不是审判结束,而是在法院进行审判前采取的一种强制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采取拘传、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
一般情况下,包庇罪可以适用取保候审。
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分子,却向司法机关提供虚假证明以掩盖罪行,或者帮助其隐匿、毁灭罪证、湮灭罪迹,使其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根据刑法规定,明知是犯罪的人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提供假证明的,将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情节严重者,将被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是事前通谋,则视为共同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