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2-05-31
根据《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继承编的解释(一)》第二十四条,继承人、受遗赠人的债权人、债务人与其本人存在利害关系,因此不能担任遗嘱的见证人。
共同经营的合伙人与继承人、受遗赠人有利害关系,因此不能担任遗嘱的见证人。
以上人员的利害关系可能会影响其对遗嘱的见证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于其辨认、识别事物的能力不足,无法准确判断自己行为的后果,因此不能担任遗嘱的见证人。在确定见证人是否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时,应以遗嘱见证时的状况为准。如果见证人在遗嘱人立遗嘱时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而其后丧失了行为能力,则不影响其遗嘱见证的效力。相反,如果见证人在遗嘱人立遗嘱时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即使其后恢复了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也不能作为遗嘱的见证人,其对遗嘱的见证也没有法律效力。
继承人是指法律规定的被继承人遗产的所有法定继承人,包括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和第二顺序法定继承人。受遗赠人是指遗嘱人在遗嘱中执行赠与财产的人。由于遗嘱对遗产的处分直接影响到继承人、受遗赠人对遗产的接受,他们与遗嘱存在直接的利害关系,因此不能担任遗嘱的见证人。
与继承人、受遗赠人有利害关系的人指的是能够直接影响继承人、受遗赠人获得遗产数量的人。这些人包括继承人、受遗赠人的近亲属,如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人、受遗赠人的债权人和债务人、共同经营的合伙人等。由于这些人与遗嘱存在间接的利害关系,他们担任见证人可能会影响见证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因此不能担任遗嘱的见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