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2-04-09
当交通事故对方故意拖着不处理时,受害人可以向交警部门申请调解。
如果对方拒绝调解,受害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八十四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解决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争议:
(一)申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
(二)申请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
(三)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根据第八十七条的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合法、公正、自愿、及时的原则进行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调解应当公开进行,除非当事人申请不予公开。
根据第八十八条的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与当事人约定调解的时间、地点,并在调解时间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如果口头通知,应当记入调解记录。如果调解参加人因故不能按期参加调解,应当在预定调解时间一日前通知承办的交通警察,请求变更调解时间。
以下情况将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
当事人明知发生交通事故后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
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离开事故现场。
当事人有酒后驾车、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
当事人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
当事人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
当事人在接受调查期间逃匿。
当事人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其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
当事人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或未经协商给付赔偿费用明显不足,且未留下本人真实信息,有证据证明其是强行离开现场。
以上八种行为可以认定为交通事故逃逸行为,并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追究肇事者的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