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2-03-07
1. 没收保证金:逃跑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将会被没收已缴纳的保证金。
2. 对保证人的处罚:如果保证人未及时报告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行为,将面临罚款;如果保证人本身有犯罪行为,还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3. 重新交纳保证金或采取其他限制措施:根据逃跑的具体情况,可能要求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进行监视居住,或者进行逮捕。
4. 逃跑事实对判决量刑的影响: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逃跑的事实将作为最终判决量刑的情节。
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 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二) 在传讯时及时到案;
(三) 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四) 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1. 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2. 在传讯时及时到案:取保只是手段,候审才是目的,因此被保释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有义务在接到传讯后及时到案。
3. 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4. 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5. 执行机关在执行保释时,应当告知被保释人必须遵守上述规定,以及违反规定或在保释期间重新犯罪的后果。
6. 违反规定的后果:被保释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违反规定时,已经交纳的保证金将会被没收。根据具体情况,还可能责令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对其进行监视居住或逮捕。
7. 严格遵守规定的重要性:犯罪嫌疑人在取保期间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避免逃跑行为。逃跑后被抓回来将面临没收或扣除部分保证金、对保证人处以罚款、监视居住或逮捕的后果,甚至可能对后续量刑产生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