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2-02-23
定金合同的违约情形包括: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导致无法实现合同目的;或者收取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六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定金合同在实际交付定金时成立。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超过部分不产生定金的效力。实际交付的定金数额多于或少于约定数额的,视为变更约定的定金数额。
只有具备以下条件时,才适用定金罚则:
(1)实际交付定金:当事人之间虽有交付定金的约定,但未实际交付的情况下,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时,不能使用定金罚则,因为此时尚不能确认定金合同有效成立。
(2)有效的主合同:只有主合同有效时,才会适用定金罚则。如果主合同无效或被撤销,即使当事人已有交付和收受定金的事实,也不能适用定金罚则,接受定金的一方应将收受的定金返还给交付方。双方应按照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处理。
(3)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的事实:不履行合同是指当事人根本不履行其应履行的合同义务,没有实施履行合同的行为。
如果合同中同时约定了违约金和定金,不可以同时主张适用定金罚则和违约金。根据《合同法》第116条的规定,当合同既约定定金又约定违约金时,非违约方可以选择对其最有利的责任形式,因为我国的定金在性质上属于违约定金,具有预付违约金的性质,与违约金在目的、性质和功能等方面相同,所以两者不能同时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