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2-02-12
被害人在发现自己受骗后,应第一时间搜集证据并及时报警。报警可以拨打110,也可以直接向案发地、诈骗行为实施地、诈骗结果发生地、嫌疑人住所地报警。在向警方说明详细情况时,被害人应提供相应证据,因为证据越确实充分,被害人向犯罪嫌疑人追诉的成功率就越高。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
根据《刑法》的规定,诈骗罪的认定需要与借贷行为的界限进行区分。如果借款人由于某种原因长期拖欠不还,或者编造谎言或隐瞒真相骗取款物,到期不能偿还,只要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也没有挥霍一空,不赖账,不再弄虚作假骗人,并且确实打算偿还,这种行为属于借贷纠纷,不构成诈骗。另外,如果借款人在打借条后伪造还款收条,诈称已经还款,仍然属于借贷纠纷,不构成诈骗。
如果借款人确实是集资经商办企业,但因经营不善,亏损负债,为躲债而外出,这种行为仍属财产债务纠纷。与此不同的是,诈骗犯以集资办企业为名,捞到钱财后逃之夭夭,以实现其非法占有的目的,这两者在本质上有区别。
诈骗罪和招摇撞骗罪都使用骗术,并且后者也可能获得财产利益,这两点是相同的。然而,两者在主观目的、犯罪手段、财物数额要求和侵犯的客体上存在差异。招摇撞骗罪是以骗取各种非法利益为目的,冒充国家工作人员进行招摇撞骗活动,这种行为是损害国家机关的威信、公共利益或者公民合法权益的行为。招摇撞骗罪所骗取的不仅包括财物(但无数额多少的限制),还包括工作、职务、地位、荣誉等。当犯罪分子冒充国家工作人员骗取公私财物时,就侵犯了财产权利,同时也损害了国家机关的威信和正常活动,这属于牵连犯,应当根据行为所侵犯的主要客体和主要危害性来确定罪名并从重惩罚。如果骗取财物数额不大,但严重损害了国家机关的威信,应按招摇撞骗罪论处。反之,则定为诈骗罪。如果严重侵犯了这两种客体,一般依从一重罪处断的原则按诈骗罪处治。如果先后分别独立地犯了这两种罪,互不牵连,则应按照数罪并罚原则处理。
《刑法》在其余各章节分别规定了集资诈骗罪、贷款诈骗罪、金融票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有价证券诈骗罪、保险诈骗罪、合同诈骗罪等。这些诈骗犯罪与诈骗罪在主观方面和客观表现方面均相同,但在主体、犯罪手段、主体要件与对象上有差别,较易区分。根据相关规定,“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