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窝藏、包庇罪的判罪标准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罪名 >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法律知识

刑法窝藏、包庇罪的判罪标准

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2-01-18

 
205774
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关于刑法窝藏、包庇罪的判罪标准的问题,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刑法窝藏、包庇罪的判罪标准

1、量刑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条规定,对于犯本罪的窝藏、包庇行为,量刑标准如下:

(1)犯本罪的,可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情节严重的,可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情节严重的界定

情节严重的主要表现为以下情况:

(1)窝藏、包庇多人的;

(2)多次实施窝藏、包庇行为的;

(3)窝藏、包庇罪行极其严重的刑事犯罪分子。

3、法律依据

刑法窝藏、包庇罪的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条。

窝藏、包庇罪的犯罪构成

1、客体要件

窝藏、包庇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司法机关正常的刑事诉讼活动。犯罪对象是各种依照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人。

2、客观要件

窝藏、包庇罪的客观要件表现为实施窝藏或包庇犯罪人的行为。具体而言:

(1)窝藏是指为犯罪的人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的行为。窝藏行为的特点是使司法机关难以发现犯罪的人。除了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外,向犯罪的人通报侦查或追捕的动态,向犯罪的人提供化装用具等,也属于帮助其逃匿的行为。

(2)包庇是指向司法机关提供虚假证明掩盖犯罪人的行为。在司法机关追捕的过程中,行为人出于某种特殊原因为了使犯罪人逃匿,而自己冒充犯罪的人向司法机关投案或实施其他使司法机关误认为自己为原犯罪人的行为,也应认定为包庇罪。

窝藏、包庇的犯罪人包括已经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无论是犯罪后潜逃未归案的犯罪人,还是被司法机关羁押而脱逃的未决犯与已决犯。

3、主体要件

窝藏、包庇罪的主体是已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4、主观要件

窝藏、包庇罪的主观要件要求行为人出于故意,即明知是犯罪的人而实施窝藏、包庇行为。明知是指行为人认识到自己窝藏、包庇的是犯罪的人。如果在开始实施窝藏、包庇行为时就明知对方是犯罪人,则构成本罪。如果在开始实施窝藏、包庇行为时并不明知对方是犯罪人,但在之后发现对方是犯罪人后仍然继续实施窝藏、包庇行为,则也构成本罪。

延伸阅读
  1. 作伪证造成冤枉的处理方式
  2. 16岁放包庇罪有哪些处罚
  3. 窝藏包庇罪的量刑是怎样的
  4.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认定标准和法律责任
  5. 包庇罪既遂量刑处罚?

刑法罪名热门知识

  1. 隐瞒、谎报军情罪的认定
  2. 伪造、盗窃、买卖、非法提供、非法使用武装部队专用标志罪的界定
  3. 网络性骚扰是否构成犯罪行为
  4. 挪用公款是否构成犯罪及相关处理措施
  5. 怎样构成寻衅滋事罪
  6. 寻衅滋事罪是多少条
  7. 玩忽职守罪免于刑事处罚吗
刑法罪名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