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4 更新时间:2021-12-2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责令当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因此,行政处罚后,当事人不得不改正违法行为。
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对违法所得的计算另有规定的情况下,除依法应当退赔的违法所得外,当事人应当予以没收。违法所得是指实施违法行为所取得的款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如果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情况下,可以不予行政处罚。
如果当事人有证据足以证明没有主观过错的情况下,不予行政处罚。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情况下,从其规定执行。
对于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的情况下,行政机关应当对当事人进行教育。
行政机关应当告知当事人处罚的种类和幅度。只有在当事人对处罚不服的情况下,才可以行使其享有的陈述和申辩的权利。如果行政机关没有履行这种告知义务,实质上是剥夺了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的权利。
只有当事人在被告知处罚种类和幅度后,认为属于可以申请听证的情况下,其才能享有申请听证的权利。行政机关应当保证当事人的申请听证权利。
另外,如果行政机关作出的处罚决定的处罚种类、幅度与告知当事人的不一致,是否属于违法处罚的问题。个人认为,如果作出的处罚比告知的较轻,应认为行政机关在听取了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后,作出有利于当事人的处罚,这是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权。然而,行政机关不得作出比告知的处罚更重的处罚,因为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因当事人的申辩而加重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