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犯罪案件如何质证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诉讼法律法规 > 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法律知识

共同犯罪案件如何质证

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1-12-27

 
202811
依据《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的规定,人民法院对共同犯罪案件进行审理时,由举证方当庭出示证据后,由对方发表质证意见进行质证。证据经质证后,并且查证实属的,才能作为定案定罪的证据。关于共同犯罪案件如何质证的问题,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详细解答。

共同犯罪案件的质证程序

在共同犯罪案件的审理过程中,举证方需在庭审中出示证据,随后对方有权提出质证意见。经过控辩双方的质证,该证据才能作为定案的证据。

法律依据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267条,举证方在庭审中出示证据后,对方有权提出质证意见。

根据第268条,在涉及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关键证据和控辩双方存在争议的证据上,一般应当单独进行举证和质证,并充分听取质证意见。

对于控辩双方无异议的非关键证据,举证方可以仅就证据的名称及拟证明的事实作出说明。

对于召开庭前会议的案件,举证和质证可以按照庭前会议确定的方式进行。

根据案件和庭审情况,法庭可以对控辩双方的举证和质证方式进行必要的指引。

共同犯罪的认定条件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然而,仅仅根据此规定往往无法准确认定共同犯罪,认定共同犯罪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 存在共同的犯罪故意

例如,如果张三和李四合谋实施抢劫,双方必须有明确的共同抢劫意图,并清楚地了解共同抢劫的后果。如果只有张三实施了抢劫行为,而李四没有参与抢劫,那么不能认定为共同犯罪,而应该单独分别认定各自的罪行。

2. 存在基于共同犯罪故意的共同犯罪行为

例如,A与B合谋盗窃,必须实施了共同的盗窃行为,如准备工具、踩点、放风等,才能认定为共同犯罪。如果B仅仅有共同盗窃的想法,但没有参与任何盗窃行为,也没有教唆、帮助或组织行为,一般不认定A与B是共同犯罪。

3. 两人均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

共同犯罪必须由至少两人共同实施,但这两人必须都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例如,一名正常成年人与一名精神病患者共同实施犯罪行为,不能认定为共同犯罪,相关法律责任应由正常成年人承担。

延伸阅读
  1. 共同犯罪的法律规定及相关知识
  2. 共同犯罪案件中的判决问题
  3. 主犯在逃从犯怎么处理
  4. 共同犯罪可以是间接故意吗
  5. 共同犯罪都是主犯

刑事诉讼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主权原则
  2. 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处罚
  3. 检察院申诉程序的要求
  4. 上诉人信息
  5. 未成年人自首能否轻判
  6. 受雇佣人员是否共同犯罪
  7. 共同犯罪组织者的认定
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