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1-12-2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股权转让协议无法约束竞业限制。如果需要对竞业限制进行约定,必须在劳动合同中明确载明,或者签订竞业限制协议。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于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如果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应按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竞业限制适用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和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但约定的竞业限制不得违反法律和法规的规定。
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受约束的人员在竞业限制期限内不得到与本单位生产或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工作,也不得自己开业生产或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两年。
股权转让合同的成立并不意味着股权已经实际转让。
实际上,股权转让合同和股权转让是两种不同的法律关系,不能混为一谈。不能因为股权转让合同成立,就认为股权已经转让。
一般情况下,股权转让合同在转让方和受让方签字盖章后立即生效,除非有特殊约定。因为股权转让合同通常只涉及转让方和受让方之间的法律关系,只要双方达成一致,就可以签订转让合同。
然而,股权转让涉及到股权何时实际转移的问题,也就是受让方何时取得股东身份的问题。股权转让合同的生效只是确认了转让方和受让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股权的实际转让还需要根据合同的实际履行情况。股权的实际转让是指股权的交付,合同生效后,转让方可能按约履行,将股权交付给受让方,但也可能因为一方或双方违约而拒绝交付股权、拒绝接受或拒绝支付款项。
因此,股权转让合同的成立和生效,并不意味着股权已经转让,只是表明转让方有配合转让股权的责任。否则,转让方将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例如支付违约金或继续履行合同等。
此外,在司法实践中,股东名册的变更是受让人取得股权的标志。也就是说,要实际取得股权,当事人需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相应的变更登记,将股权转移到自己名下,才能真正成为公司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