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2-14
保险欺诈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保险欺诈指的是投保人方面的欺诈行为,即通过虚构保险标的、编造保险事故或夸大损失程度等手段,以骗取保险金为目的,导致保险人错误认识并支付保险金。广义的保险欺诈还包括保险人方面的欺诈行为,如虚假赔款,以及第三方的欺诈行为,如冒充保单所有人进行索赔。狭义的保险欺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的第138条中有明确规定,而广义的保险欺诈在该法中尚未作专门规定,但属于刑法中关于保险诈骗的范畴。
保险欺诈最早起源于英国的人寿保险,如今已发展成为世界保险业面临的头号公害。据统计,英国有三分之二的健康险索赔涉及保险欺诈,而美国保险赔款总支出的10%至20%被欺诈者所获得。在我国保险业恢复初期,保险欺诈案件较少,但近年来受拜金主义思潮影响和一些人道德观念滑坡的影响,保险欺诈在全国各地频繁发生,并且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保险欺诈已经成为除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外的“第二杀手”,严重影响我国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和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引起了保险界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保险欺诈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保险欺诈给保险人带来经济损失。欺诈成功会导致保险公司错误支付赔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同时,保险欺诈严重影响保险公司的信誉。一旦发生保险欺诈,如果保险公司无法识破,社会将对其失去信任,认为该保险公司无能,对其产品失去信心,导致投保该公司的人减少,甚至撤资。保险公司一旦失去声誉,客户流失将导致经营困难,甚至倒闭。因此,日本、英国、美国等国的保险公司特别重视和害怕保险欺诈,设立了专门的反欺诈侦查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