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治安案件应当坚持什么原则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治安管理处罚法 > 治安处罚程序法律知识

办理治安案件应当坚持什么原则

点击数:25 更新时间:2021-10-20

 
194459
在当前社会中,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那么,办理治安案件应当坚持什么原则?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进行相应的解答,以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以下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一、办理治安案件应当坚持什么原则

办理治安案件应当遵循“以事实为依据”、“错罚相当”、“公开”、“公正”、“保障人权”、“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一)治安管理处罚依据公开。就是公安机关据以认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和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规范和依据,应当公之于众。

(二)治安管理处罚的程序、内容、结果公开:

1、 实施治安管理处罚的人员身份要公开,即办理治安案件的人民警察在调查和实施处罚时,应当向相对人出示证件,以表明其执法人员的身份;

2、 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治安管理处罚所依据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要给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的机会;

3、 处罚决定公开,即决定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应当制作处罚决定书并向被处罚人宣布、送达,同时抄告被侵害人。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四条

办理行政案件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及时的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二、办理治安案件管辖的相关规定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十条

行政案件由违法行为地的公安机关管辖。由违法行为人居住地公安机关管辖更为适宜的,可以由违法行为人居住地公安机关管辖,但是涉及卖淫、嫖娼、赌博、毒品的案件除外。违法行为地包括违法行为发生地和违法结果发生地。违法行为发生地,包括违法行为的实施地以及开始地、途经地、结束地等与违法行为有关的地点;违法行为有连续、持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违法行为连续、持续或者继续实施的地方都属于违法行为发生地。违法结果发生地,包括违法对象被侵害地、违法所得的实际取得地、藏匿地、转移地、使用地、销售地。居住地包括户籍所在地、经常居住地。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户籍所在地最后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在医院住院就医的除外。 移交违法行为人居住地公安机关管辖的行政案件,违法行为地公安机关在移交前应当及时收集证据,并配合违法行为人居住地公安机关开展调查取证工作。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十一条

针对或者利用网络实施的违法行为,用于实施违法行为的网站服务器所在地、网络接入地以及网站建立者或者管理者所在地,被侵害的网络及其运营者所在地,违法过程中违法行为人、被侵害人使用的网络及其运营者所在地,被侵害人被侵害时所在地,以及被侵害人财产遭受损失地公安机关可以管辖。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十二条

行驶中的客车上发生的行政案件,由案发后客车最初停靠地公安机关管辖;必要时,始发地、途经地、到达地公安机关也可以管辖。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十三条

行政案件由县级公安机关及其公安派出所、依法具有独立执法主体资格的公安机关业务部门以及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章授权和管辖分工办理,但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定由设区的市级以上公安机关办理的除外。

延伸阅读
  1. 如何处理恶意骚扰报警案件
  2. 轻微伤抓人的追诉期限
  3. 盗窃数额达到多少才能立案侦查?
  4. 过失致人轻伤是否构成治安管理违法行为
  5. 寻衅滋事罪和治安区别

治安管理处罚法热门知识

  1. 殴打他人的治安管理处罚
  2. 卖淫行为的治安拘留及处罚
  3. 认定卖淫、嫖娼的证据
  4. 治安处罚50元是否会有案底?
  5. 未满16周岁违反治安管理是否会被拘留
  6. 故意殴打他人怎么处罚
  7. 防卫过当是否构成过失犯罪责任?
治安管理处罚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