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2 更新时间:2021-12-22
政府进行强制拆迁时,必须向法院提交以下申请材料:
申请机关负责人签名,并加盖申请机关印章,注明日期。
提供补偿金额和专户存储账号的详细信息。
提供产权调换房屋和周转用房的具体地点和面积。
提供征收补偿决定、相关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提供征收补偿决定送达凭证、催告情况以及房屋被征收人和直接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提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相关材料。
提供申请强制执行的房屋状况的详细信息。
提供被执行人的姓名或名称、住址以及与强制执行相关的财产状况等具体情况。
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提供其他应提交的材料。
关于强拆程序的进行方式,目前相关的配套性规定尚不完善。根据《城乡规划法》和《行政强制法》等法律规定,其必经程序大致如下:
违建认定 -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程序 - 有关部门作出责令限期拆除处理决定 - 公告并送达 - 行政复议或诉讼 - 复议维持、诉讼败诉或不提起复议或诉讼、又不自行拆除(三个月届满) -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作出强制执行决定 - 送达 - 行政复议或诉讼 - 复议维持或诉讼败诉、催告(一般为10天) - 强制拆除。
违建认定 - 乡、镇政府作出责令限期拆除处理决定 - 公告并送达 - 行政复议或诉讼 - 复议维持、诉讼败诉或不提起复议或诉讼、又不自行拆除(三个月届满) - 乡、镇政府作出强制执行决定 - 送达 - 行政复议或诉讼 - 复议维持或诉讼败诉、催告(一般为10天) - 强制拆除。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市、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建设活动的监督管理,对违反城乡规划进行建设的,依法予以处理。市、县级人民政府在作出房屋征收决定之前,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对征收范围内未经登记的建筑进行调查、认定和处理。对认定为合法建筑和未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的,应当给予补偿;对认定为违法建筑和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的,不予补偿。
根据《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八条的规定,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责令停止建设或限期拆除的决定后,当事人不停止建设或逾期不拆除的,建设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责成有关部门采取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