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10-2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四条,以下合同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进行变更或撤销:
(一) 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
(二) 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合同。
一方通过欺诈、胁迫或利用对方危险情况的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进行变更或撤销。
如果当事人请求变更,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不得撤销合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五条,以下情况下撤销权消失:
(一) 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未行使撤销权;
(二) 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在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放弃撤销权或通过行为放弃撤销权。
1、债权人免除债务属于处分债权的行为,作出免除意思表示的债权人必须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债权人的免除行为,除非由法定代理人代理或经法定代理人同意,否则不产生法律效力。
2、债务免除可以附加条件或期限。附加生效条件的免除例如,债权人表示只要债务人在合同履行期内归还本金,可以免除利息。附加解除条件的免除例如,赠与人表示赠与合同成立后,如果赠与人经济状况恶化,赠与合同不再履行。附加生效期限的免除例如,出租人通知承租人从下个月1号开始不再支付房租。附加终止期限的合同例如,出卖人通知买受人,其售予买受人商品的八折优惠将在月底终止。
3、债务免除应当通知债务人或债务人的代理人,并向第三方发出的免除意思表示不产生法律效力。免除是放弃债权的行为,一旦向债务人或债务人的代理人表示后,即产生债务消灭的法律后果。因此,债权人作出免除的意思表示不得撤回。